三、港深创新协同的突破支点是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
文/汪云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
- 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任务是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 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突出重点是港深科技创新更紧密地合作
- 港深科技创新合作的突破支点是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章节中提到要支持港深科技创新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
一、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关键是如何实现协同创新
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有三个,一是北京建设全国科学中心,二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三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与北京、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现实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外部环境也更加具有挑战性。
从现实条件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性、复杂性、多元化影响了创新要素便捷流通,湾区内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仍然不足?!陡僖吩诘谝桓鋈挝竦牡谝唤诰吞岢鲆菇判颓蛐葱鹿餐?,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更重要作用。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中美经贸摩擦表明,我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已经受到国际关注,成为打击重点。在此背景下,大湾区如何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纲要》提出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协同创新的突出重点是实现港深科技创新的紧密合作
从《纲要》中有关空间布局的安排和科技创新现实条件来看,港澳与内地的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是香港与深圳的科技创新合作。
从城市功能定位看,《纲要》在“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中提出四个核心引擎,即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陡僖吩凇肮菇愦?、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中提出四个极点,即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跋愀郏钲凇笔俏ㄒ灰粤礁鲋行某鞘形ピ姆⒄辜?。港深合作是港澳与内地合作的重中之重。
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来看,港深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实力的创新单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在纽约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地区位居第二。
香港是重要的科教高地。香港基础科研和教育水平国际领先,世界一流大学数量位居全球城市前列,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分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深圳是全球知名的创新之都。深圳科技、产业创新活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领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港深科创合作成效显著。从实际合作情况来看,近年来两地政府深入实施深港创新及科技合作(深港创新圈)计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香港科研机构积极在深圳设立实体机构,有效连接深港两地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了科技创新共同发展。综上来看,港深科技创新合作是未来湾区协同创新的重中之重。
三、港深创新协同的突破支点是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
港深创新如何协同?《纲要》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章节中提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在“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的“发展特色合作平台”一节中,首先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起到“小区域、大示范”的先行先试、支点撬动及引领辐射作用。根据香港和深圳的有关初步规划设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核心区的港方区域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占地面积约0.87平方公里;深方区域为深方科创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总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
合作区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突出。合作区位于港深两地接壤地带,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中心枢纽,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直接对接点。多年来,港深紧密沟通、加强协作,合作区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推动合作区发展,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作出新探索、提供新经验。
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纲要》提出了一系类深化区域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举措。比如,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科研物资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支持与香港、澳门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支持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